防治胡蜂的一些小知識

馬蜂又稱為“胡蜂”、“螞蜂”或“馬蜂”,是一種分布廣泛、種類繁多、飛翔迅速的昆蟲。屬膜翅目之馬蜂科,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長螫針,在遇到攻擊或不友善干擾時,會群起攻擊,可以致人出現(xiàn)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,嚴重者可導致死亡。今天讓上海蟲控公司告訴你如何防治胡蜂!
一、認識胡蜂
胡蜂,俗稱“葫蘆包”,是一種毒性很強的昆蟲。人被蜇后會出現(xiàn)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,輕者局部出現(xiàn)紅腫、刺痛,重者會出現(xiàn)局部組織壞死、腎功能衰竭、心律失常、過敏性休克,嚴重者導致死亡。雖然胡蜂危害很大,但胡蜂又是農林害蟲的天敵。成蟲、幼蟲及蜂巢都可入藥治療多種病癥,蜂毒中含有治療癌癥、關節(jié)炎、風濕等多種病癥。
二、胡蜂的特性
正常情況下,安康胡蜂一年大約繁殖三代。每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,當氣溫穩(wěn)定在12℃以上時,處于抱團越冬狀態(tài)下的胡蜂開始從越冬場所散團飛出,并在周圍尋找食物、水來補充體力。4月上旬到中旬,氣溫升至17℃左右,胡蜂就開始尋找筑巢地點,一般巢址選在背風、向陽、隱蔽,靠近水源,且食源豐富的地方,一只越冬蜂建一巢。由于越冬蜂體質較弱,主要任務是建巢,一旦巢室建成,就開始產卵。第一代卵產生的時間大約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,約25天后發(fā)育成為第一代成蟲。這一代成蟲生命周期較短,完成第二代卵的生產后即死亡,對人畜的攻擊力不強。第二代成蟲大約出現(xiàn)在7月上中旬,其發(fā)育過程與第一代相似。第三代成蟲大約出現(xiàn)在8月中下旬,這一代成蟲生命周期較長,生活力旺盛,對人畜的攻擊力較強。經過第一代和第二代繁殖,種群數(shù)量快速增加,筑巢速度明顯加快。當氣溫下降到20℃以下時,胡蜂的活動能力減弱,巢外活動減少;溫度低于12-15℃時,陸續(xù)離巢,尋找越冬場所,但是也有觀察到10℃以下還有胡蜂活動情況。正常年份能夠成功越冬存活的胡蜂約為當初越冬蜂總數(shù)的5-10%。
胡蜂對溫度和濕度非常敏感,春秋季白天活動,夏季上午和下午活動,中午因溫度高而歸巢休息。夜晚和雨天不在巢外活動。胡蜂是色盲,但有很強的趨光性,對白色和運動物體比較敏感。胡蜂的方向性很強,在500米以內能準確找到目標。
胡蜂是有益昆蟲,它主要捕食鱗翅目、雙翅目、直翅目、膜翅目、蜻蜓目等昆蟲的蠕蟲。據(jù)觀察,每只胡蜂可捕食1000只蒼蠅和1000只害蟲,一個蜂巢可控制5000畝森林免遭害蟲危害。也喜歡以甜性的干鮮果品為食。
三、胡蜂為什么會襲人
胡蜂襲人絕大多數(shù)是人們無意中驚擾或者是主動攻擊蜂巢時遭到的報復;還有使用的化妝品中有與胡蜂信息素近似的成分;飲酒的人易受到胡蜂的攻擊。今天讓上海蟲控公司告訴你如何防治胡蜂!
四、如何預防胡蜂
1、注意不要驚擾胡蜂,若遇胡蜂巢應繞行避開,不要靠近;在林間、雜草叢生的地干活時,應觀察周邊環(huán)境,避免在蜂巢附近活動。
2、胡蜂是色盲,零星幾只蜂在身邊飛舞騷擾時不必理會;蜂停落在頭上、肩上時,輕輕抖落即可,不要拍打。被蜂群攻擊,應盡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,可蹲伏不動,不要迅速奔跑,更不要反復撲打。
3、野外作業(yè)時應觀察周邊環(huán)境,避免驚擾蜂巢,在胡蜂分布密集區(qū)作業(yè)要穿深色長衣褲防護。應隨身攜帶急救藥品(如蛇藥、息斯敏等)。
4、野外調查時如遇見單飛的胡蜂在周圍盤旋,表示你已接近它的警戒范圍,絕不要揮趕或騷擾它,也不要近距離觀察胡蜂,要盡快離開,以免它發(fā)出訊息招來群蜂攻擊。
上海奔奔蟲害防治服務有限公司主要服務項目有:消殺消毒,蟲害防治等。我們有先進的技術優(yōu)勢,較強的公司團隊,全面的質保服務,全國范圍的上門服務。